1920年春,四川省政府成立后,成都市作为省会城市,被确定为省政府所在地。随着省府的迁移和发展,成都蓉城也逐渐成为经济、文化和政治中心。在这个时期,成都的交通建设加速,在1924年建成川渝铁路之后,成都与重庆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。此外,这一时期也是成都市人口快速增长的阶段。
1935年,国民革命军第四路总司令何应钦在成都发起反攻,将西北军击退。这一事件标志着川陕边区进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府时期。在此之后,由于四川省政府不愿意向抗日前线提供资源,成都蓉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影响。
1938年夏天,国民革命军第四路总司令何应钦在成都发起了第二次反攻。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川陕边区的动荡。抗日战争期间,成都市也开始对接外部资源和援助,进行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。
1949年初,中国共产党在西南地区展开全面进攻。在四川省政府的支持下,一些城市的反共武装组织开始活动。此时成都仍然是四川省政府所在地。
1950年1月27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占领了成都市。这标志着成都蓉城成为新中国的一部分。随后,成都市开始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改造。在1953年至1956年的"三年春天运动期间,成都的交通、水利、教育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。此外,在这个时期,由于国民党政权逐渐倒台,成都市面临着经济萧条的问题。
1959年至1961年之间,由于"大跃进"运动的影响,成都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被腰斩。此后,成都市开始走上了一条由中央指导下的发展道路。在1970年代初期,成都蓉城面临着经济停滞的问题,但是通过一些调整和政策支持,成都又逐渐开始发展起来。
1978年改革开放后,成都市进一步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。随着四川省政府的支持,成都蓉城的基础设施建设、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。在这一期间,由于政策的支持和资源的投入,成都市的交通网络、教育质量、医疗条件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。此外,在此之后,由于经济增长和人口迁移,成都蓉城的人口也有所增加。